内 容 摘 要 |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心理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向之一,当前依然是心理学中最具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它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在教育、工业生产、人工智能等众多社会实践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心理和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主导观点之一)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就是加工信息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向大脑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它试图揭示人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的实质,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学习时头脑中的知识表征和信息加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原因,这些理论对有效地指导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促使学生知识表征的最优化知识表征的最优化,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 1.知识的条件化、程序化。 把所学的知识与其使用条件结合起来认识和记忆,应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知识置于其存在的动态环境中加以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该知识存在与发展的背景和条件,讲解基本知识与其应用条件结合起来的示例,并设计这类习题,使学生不仅知道一个定理、原理,更知道能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或归入某种更大的范畴,在头脑中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组块,进而构建成良好的结构系统,有利于记忆和知识信息的检索和提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演示分类归纳知识的程序,理清知识要素间的纵横联系,分清知识的主干与分支,启发学生用归纳、概括、比较的方法,对知识要素比较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知识结构组块化、深刻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进而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去激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3.知识的自动化。 知识学习要借助于一定的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练习使知识网络各层次、各节点之间的联结更加密切和更加精确,并能快速与具体问题情景发生联系,促成对问题的顿悟和解决,即谓熟能生巧。 二、掌握学习策略,改进认知过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认知、反馈、调控和优选学习方法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总和。 包括3个因素: 第一,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包括对自己兴趣、能力、信心等特征的认知,对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性质、难度的认知,以及对学习成败的预感、估计。 第二,学习调控,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情绪的反馈和调节、控制。 第三,各种学习方法的优化选择、整合和应用。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注意策略、记忆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思维策略和自我调控策略等。 三、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技能:提高认知监控能力。 元认知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研究表明,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元认知差异。元认知技能用在学习上,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的对象。既能说出学了什么,又知道它是通过怎样的认知过程获得的,以此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如何学习。 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技能呢? 1.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技能效用的认识。 四、提高学生的学科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全面促进学生专门知识的掌握。 2 .运用充足的时间来发现和识别问题。 培养策略性思维习惯。 五、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使个体处于良好的认知状态认知动机是指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学习动机。 认知因素之间不协调强度越大,人们想要减轻或解除不协调的动机越强烈。人们倾向在各种思想、态度和行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当学生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学习的内容或发现新学习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相矛盾时,就会产生紧张和不平衡感,因此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地探索、思考、提问,如果问题解决了,这种紧张感就会消失,便产生轻松感、满足感、愉悦感,增强了自信。这种积极的心情又会起到一种自我奖励的作用,使学习者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更浓。但是如果学生在遇到不平衡产生紧张感的时候,老是学不懂知识,紧张、不平衡感长期得不到消除,那就会产生厌倦、苦闷的心情,进而变得怕学、厌学。因此,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采用有效策略与方法中提高学习效果和成功地解决问题,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自信心,由此获得良性信息反馈,增强绩效感,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逐步提高认知动机和抱负水平,使个体处于良好的认知状态,不断改进学习。 总之,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表征、学习策略、元认知和认知过程等观点,对当今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